初入太行涉县129师我的西行漫

发布时间:2023/1/27 0:05:42 

梁成海

年7月8日,西行第3天。

武安市—涉县—山西省黎城县—潞城区,公里。

今天活动量较大,搞得很忙碌、疲劳。

早晨5点半离开旅馆,在武安市区再三寻找,又问了好几个路人,总算是找到一个吃早餐的地方,无语。

原以为今天行程很轻松,但是忽略了已经进入太行山区这个因素,结果轻松变成了疲劳。6点钟开始沿国道奔向涉县,不停的上坡,重温了川藏线的感觉。途中海拔高度几次超过米,然后下坡,再重新上坡。几乎全程都是这样路况。

上午10点整,到达涉县县城。涉县是邯郸市辖县、革命老区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刘、邓等曾在涉县战斗和生活达6年之久,部署大小战役3.1万多次,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、最巩固的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,形成了赫赫有名的“刘邓大军”。从涉县这块红色土地,走出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,2位元帅、位将军,先后有近百人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,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。被称为“新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的发祥地”。

中午12点,到达响堂铺村,这是一个位于涉县与山西黎城县交界的小山村。几经问询,找到“响堂铺战役遗址”,前去凭吊。

年3月下旬,八路军师在响堂铺村对日军打了一场干净利落的伏击战。在副师长徐向前的指挥下,旅(陈赓旅)两个团和旅一个团,仅用两个小时便结束战斗,迅速转移。此战共毙伤日军森木少佐以下余人,仅有30余人侥幸逃脱,将辆汽车全部焚毁,缴获大批军用物资。这次战斗堪称伏击战典范。虽然规模不大,但在抗战初期的游击战中,却是一个不小的胜利。

伏击战开始前,朱德、彭德怀专门邀请了国民党第二战区30名少将以上军官登上对面高山实地观摩,向他们现场讲解游击战术。通过实地观战,参加观摩的国军将领赞叹不已。

这次战斗过程,在都梁先生的长篇小说和同名电视剧《亮剑》里有着生动展现。

预案今天宿营地是黎城县,但是到达黎城县城才下午两点,实在不忍心收车,又找了几个老司机问询,前去潞城区基本没有上坡了,于是临时变更计划,前行30公里到潞城。结果很悲催,这30公里不仅长坡、陡坡不断,而且好几个地方修路“断交”,几乎是连推带扛、跟头趔趄,用时3个小时,才走完这30公里路程。

快进入潞城市区时,经过神头岭,推车爬大坡上山,观瞻神头岭战役遗址,凭吊抗战英烈。

年3月16日,八路军第师旅(陈赓旅),在这里进行了一次伏击战,歼灭日军余人。此战后,日军曾在装甲车上专门用中文写上“专打旅”的标语。解放以后,国家的军事院校,都把神头岭之战作为一个模范战例,列入教材来学习,甚至于美国的西点军校,也把“神头岭伏击战”作为一个典型战例来研究。

开国中将王近山当时在旅团任副团长,神头岭战斗中身负重伤,被送往师医院救治,在医院疗伤期间结识护士韩岫岩,于是有了后边半个世纪令人慨叹唏嘘的故事。这个情节也被都梁先生运用在了小说《亮剑》中。

从神头岭下来后继续前行,5点钟到达潞城市区。潞城区属于长治市管辖,就是原来的潞安县。

虽然有点疲劳,但是今天收获颇丰,累点也值。

备注:

1、师资料来自-09-24CCTV-7国防军事频道《讲武堂》:八路军师挺进太行山开辟晋冀鲁豫根据地。

2、神头岭伏击战,来自百度百科:神头岭伏击战

梁成海,山东省平原县人,多年从教,退休后热衷于骑行,行迹遍布华夏大地。

壹点号玉河微澜

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,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luchengzx.com/lcszx/12031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.